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高德地圖標注問答高德地圖標注問答
打贏內容分發戰手機百度地圖標注靠什么?
發布時間:2017-03-01作者:百度地圖標注來源:百度地圖標注點擊:
2月24日,百度發布2016年Q4以及2016年去年財報。在隨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百度CEO李彥宏和CFO李昕晢詳細介紹了百度2017年的業務規劃,正如各界已預料到的那樣:“內容戰略”被百度寄予厚望,不論是布局百家號、還是投資愛奇藝,對于百度而言均屬于投資內容。財報顯示當季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手機百度資訊流的用戶數、分發量及平均用戶時長等業務數據都持續高速增長,百家號成立僅3個月,已有超過20萬名作者入駐,這個數字在自媒體平臺中已位列前茅。
從資訊流數據多次出現在百度財報中可以看到,手機百度是百度內容戰略落地的關鍵一環。百度之所以選擇手機百度而不是單獨做一個獨立App,一個原因是手機百度地圖標注在2015年二季度日活躍用戶就已破億,早已是百度的移動入口,它本身也有內容化的動機所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內容分發產業已從“編輯驅動型”變為“技術驅動型”,手機百度做內容在技術層面有其先天優勢。
手機百度為什么要強化內容分發?
去年5月,百家號推出,與之配套,手機百度從卡片式設計升級到信息流,成為百度布局內容的大動作,這是手機百度內容化的開端。
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之后,App想要獲得活躍用戶增長已日益艱難。事實上,日活已破億的手機百度在四季度DAU同比增長就只有2%。大多數App用戶增長都迎來天花板,必須想方設法挖掘存量用戶價值,內容化就是一種策略。通過內容化,至少可以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讓用戶更活躍。你可以回憶下有多少次是因為推送消息才打開甚至想起某款App?一些純工具為了推送而推送只會讓用戶反感,內容讓推送變得有意義。
二是讓用戶停留更久。用戶時間是移動App下半場之爭的關鍵。通過整合內容,結合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消息流,迎合讀者興趣推薦內容,可以讓用戶停留更多時間。手機百度確實拿到了更多用戶時間,超半數使用手機百度7.3版本的用戶每天都會使用資訊流功能,每日使用時長增加了兩倍。
三是讓變現更容易。手機屏幕留給廣告的位置所剩無幾,然而信息流廣告卻可無限擴展,用戶刷資訊就是在不斷給廣告創造位置。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可以讓信息流廣告的投放更自然、精準和有效。百度內容轉型意味著,信息流廣告很可能會成為跟搜索關鍵詞廣告并重的商業模式。
然而,相對于一般工具類應用而言,手機百度內容化還有更強烈的動機。對于用戶而言,鍵入關鍵詞搜索在移動端已不是頻率最高的場景,反而是“刷”這個動作漸成主流:刷新聞、刷短視頻、刷朋友圈、刷微博,手機百度通過引入資訊流,就可以滿足用戶“刷”的習慣。
有人說百度要復制今日頭條,其實站在百度的角度來看,手機百度內容化只是一種延續,正如李彥宏在新春內部講話中指出:
“內容分發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之所以很多業務能夠做的起來,是因為我們有內容分發這樣一個堅強的大盤,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搜索本身就是一種內容分發,資訊流不過是為了迎合移動時代用戶新的內容消費習慣而采取的一種手段,用李彥宏的話說是“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在我看來現在的變化就是從Pull到Push,從搜索到推薦,從有限的搜索結果列表到可無限刷新的消息流,搜索是內容分發的前身,而內容分發則是搜索的延續,正是因為此,百度做內容分發也會繼續走技術驅動的路線。
人工智能是內容分發市場的驅動力
內容分發是一個古老的市場。讓內容觸達消費者的過程都可視作內容分發,報紙、搜索、門戶、應用市場都可被視作是內容分發。今天內容產業能夠二次爆發、煥發活力,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風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基于人工智能的內容分發時代到來,或者說,人工智能重塑內容分發市場。
第一,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帶來的機會。
這幾年深度學習技術快速進步,人工智能技術進入臨界點,正在規;貜膶嶒炇易呦蛏虡I化產品。而資訊平臺最先嘗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甜頭,不少技術型資訊分發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第二,社會化內容生產導致內容大爆炸。
這幾年還有一個趨勢是“自媒體大潮”,創造內容不再是少數機構和個人的特權,類似于共享經濟的模式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UGC或PGC平臺自由協作生產內容。內容生產門檻降低導致海量內容出現上演“內容大爆炸”,長尾內容需要被精準分發,這必須靠技術才能實現。
第三,移動端碎片化閱讀需要千人千面。
不難發現,這些年門戶改版方向都是從過去的頻道+列表變為現在的信息流。隨著4G普及,移動設備成為用戶的核心聯網設備,獲取資訊等內容更是以手機為主,移動流量早已超過PC。“刷手機”的碎片化閱讀習慣意味著用戶必須有源源不斷的內容,基于編輯模式的人工推薦已無法滿足千人千面、無窮無盡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唯有技術才能實現。
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與內容分發的新訴求交織在一起,就催生了一個新興的內容分發市場。人工智能技術既是這個市場的驅動力,也是這個市場的致勝關鍵。從這個角度看,掌握底層技術優勢的百度還是有機會打贏內容分發之戰的,手機百度能否應用好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內容分發就很關鍵,百度財報也在強調手機百度“融入人工智能技術”。
手機百度靠什么?
不論是今日頭條還是一點資訊,都十分強調技術。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是垂直搜索技術出身,最近還從微軟挖來人工智能大牛建立實驗室。無獨有偶,一點資訊的創始人鄭朝暉也是搜索引擎技術出身。手機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有什么不同呢?在我看來,相對其他內容平臺手機百度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在于用戶基數、流量入口或者廣告主資源,而是其在人工智能底層技術上的優勢。
百度是中國最激進的人工智能投資者,投資最早、力度最大、進展最快,其在深度學習、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等典型AI領域的技術進展也已達到世界級水準。今日頭條等平臺對于深度學習、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用戶畫像這些底層技術并無投入,就是說,大家都強調人工智能技術,但只有百度才有人工智能底層技術。
在此之前AI技術已經被應用百度大量產品上,包括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無人車以及基于AI技術的小度機器人以及度秘。不少產品應用AI技術之后就體現出競品不具備的優勢,比如手機百度引入語音搜索、圖像搜索等產品,就更好地滿足了用戶在移動場景下的搜索習慣。同樣的道理,基于AI技術的資訊分發,也有望體現出長期競爭力。
在算法層面,基于百度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音技術和圖像技術都在不斷提高,這可以幫助手機百度更好地了解用戶,同時也更好地理解文字、圖片、語音等內容,進而提高分發效率,其中一些技術比如語音、圖像是許多內容分發平臺不具備的,這是手機百度的獨家優勢。
在數據層面,手機百度不只是擁有百度搜索數據,其還有資訊流閱讀以及位置、消費等方面的大數據,因而可以得出更準確的用戶畫像,以及了解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閱讀興趣,進而給出精準推薦。
至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說人工智能才是手機百度做內容生態的殺手锏。